我國一直是礦業大國,建設工業化、城市化、現代化,非礦業莫屬。我國礦業行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,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,并取得了輝煌成就,我國已成為礦業中心和礦業大國,正努力向礦業強國邁進。但是,在2013年以來,受經濟下行影響,礦產品需求疲軟,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,礦業進入“寒冬期”。傳統礦業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,只有加大產學研合作,建設創新驅動型礦業,才能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,才能突破資源、能源和環境等瓶頸制約,提高產業競爭力,才能促進我國礦業的可持續、科學發展。
從和國內來看,礦產資源需求非常明顯,說明礦業以及礦產資源和材料產業將是取之不竭的重要產業范圍。當前,礦業產能過剩主要是因為經濟不景氣、我國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而造成的短期過剩,礦業仍然有一段較快的增長期。根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,到2030年中產階級人數將從現在的18.5億增加到48.8億,預計中國、印度和東盟6國到2050年將增加13億的城鎮居民,而城市化的一個特征就是資源高度密集型的生產、消費模式。
從我國國內情況來看,目前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,城鎮化實際上剛完成40%還不足,正處于一個方興未艾的發展過程。而這個過程都需要能源、礦產和礦物原材料作為一個有力支撐,也是對礦產資源消費強度z大的一個階段。
我國礦業行業以科技創新為支撐,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全面實施深地探測、深海探測、深空探測科技創新戰略,重點圍繞我國緊缺大宗礦產資源、深部礦產資源、能源資源、海洋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,推進成礦基礎理論創新和勘查開發技術進步,不僅支撐實現了地質找礦重大突破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能源保障,而且為礦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轉型升級,提供了新動能和戰略支撐。
當前,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面臨著新形勢、新環境、新要求。我國礦業行業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要求,將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作為礦業綠色發展的強有力支撐,促進礦業可持續、科學發展,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。未來20年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迎來一個其關鍵時期,資源仍將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顯現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,這不僅為礦業行業,也為有關院校與科研單位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。
當前不僅中國,而且全都面臨著資源、能源、環境問題,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的“兩型”社會任務艱巨。只有加大產學研合作,才能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,才能突破資源、能源和環境等瓶頸制約,提高產業競爭力,才能促進礦業的可持續、科學發展。